【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原文】“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出自《道德经》第六十四章,是老子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深刻阐述。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是需要两人合抱的大树,也是从细小的嫩芽开始生长的。它强调了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小到大、由微至著的过程,提醒人们要重视积累与坚持。
一、原文内容
原文: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译文:
合抱的大树,是从细小的幼苗开始生长的;九层高的高台,是从一筐一筐的泥土堆积起来的;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
二、总结与解析
这句话体现了老子的哲学思想,强调“积少成多”、“循序渐进”的重要性。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人生目标的实现,都需要从最基础、最微小的事情做起。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
原文 |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释义 | 大事皆从小处开始,成功离不开积累与坚持。 |
核心思想 | 强调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积累的重要性。 |
现实意义 | 鼓励人们脚踏实地,注重基础,不轻视小事。 |
类似名言 |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 |
三、延伸思考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不仅是自然界的规律,也适用于人生的各个层面。一个人的成功,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努力和积累才得以实现。因此,我们应当学会在平凡中寻找价值,在细微中积累力量。
同时,这句话也提醒我们不要忽视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很多时候,真正决定成败的关键,可能就在那最初的一点点努力之中。
四、结语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是一句蕴含深意的经典名言,它不仅揭示了自然规律,也为我们提供了人生智慧。无论是在个人成长还是社会发展中,都应以此为鉴,注重积累、脚踏实地,方能成就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