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蔡哥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观书有感(其一),读书有感朱熹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译文】 (其一)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被打开, 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
2、 问哪方塘的水怎么会这样清澈? 因为有永不干枯的水从源头不断流出来,从而成了活水! 《观书有感》-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3、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 〔注释〕 1.朱熹:字元晦,号晦庵,南宋理学家、教育家与文学家。
5、 2.鉴:镜子。
6、开:打开。
7、 3.天光:天空的光景。
8、 4.渠:代词,它,此处指方塘。
9、那得:怎么会。
10、如许:如此,这样。
11、 5.为:因为。
12、 [评析] 本诗发挥了说理浅显亲切的长处,虽是直说明说,但包含了一种真实的生活体验,容易得到读者的认同,再加上比喻恰当,画面生动,人们不能不承认它是首好诗。
13、最后两句细读令人回味无穷。
14、 --------------- 《观书有感》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抄录下来,与大家共同分析欣赏。
15、希望对无心向学,不读书看报,只知玩玩乐乐的青年朋友,有所启迪勉励。
16、 原诗四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7、” 它实写的是明丽清新的一派田园风光,反复读上几遍,会觉得愈读愈爱读!你看,半亩的一块小水塘,在朱熹笔下是展开的一面镜子(一鉴开),起笔就恬静而幽雅得让人立时展开了想像的翅膀。
18、第二句更引起读者遐想,这面“镜子”中映照着天上徘徊的云影,可想那清澈的水面那么静谧可爱了!作者在第三句提了个问题,这水为什么如此清澈呢?他高兴地自问答道,因为源头总有活水补充,一直不停地流下来。
19、 这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卷,已经令人读后清新明快了,更让人拍案叫绝的是一看题目,是观书的感想,顿时这美的意境升华,与读书融合了。
20、 原来,大学者朱熹在赞美读书有所领悟,心灵中感知的畅快、清澈、活泼,以水塘和云影的映照畅叙出来了。
21、他的心灵为何这样澄明呢?因为总有像活水一样的书中新知,在源源不断地给他补充啊! 大才子朱熹的一首小诗,给我们诸多启示,多读一点好书,会让自己思想永远活泼,才思不绝,情操高雅啊!。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