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蔡哥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野望王绩写作背景简短,王绩写野望时的背景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成都草堂。
2、诗以“野望”为题 ,是诗人跃马出郊时感伤时局、怀念诸弟的自我写照。
3、 首两句写野望时所见西山和锦江。
4、“西山”在成都西 ,主峰终年积雪,因此以“白雪”形容。
5、“三城”,松、维、保三州,(在今四川松潘、理县一带),此时驻军严防吐蕃入侵,是蜀地要镇。
6、南浦,南郊外水滨。
7、清江,锦江。
8、万里桥,在成都城南。
9、中间四句是野望时触发的有关家国和个人的感怀。
10、三四句由战乱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
11、“风尘”指安史之乱导致的连年战火。
12、杜甫四弟:颖、观、丰、占。
13、只杜占随他入蜀,其他三弟都散居各地。
14、此时“一身遥”客西蜀,如在天之一涯。
15、诗人怀念家国,不禁“涕泪”横流。
16、真情实感尽皆吐露不由人不感动。
17、 五六句又由“ 天涯”“一身”引出残年“多病”,“未”贡微力,无补“圣朝”的内愧。
18、“供”,付托。
19、“涓埃”,滴水、微尘,指毫末之微。
20、杜甫时年五十,因此说已入“迟暮”之年。
21、他叹息说:我只有将暮年付诸给“多病”之身,但“未有”丝毫贡献,报“答圣朝”,是很感惭愧的。
22、 杜甫虽流落西蜀,而报效李唐王朝之心,却始终未改,足见他的爱国意识是很强烈的。
23、中间四句,由于连用对偶尔将诗人的家国之忧,身世之感,特别是报效李唐王朝之心,艺术地得到有效概括。
24、 七八句最后点出“野望”的方式和深沉的忧虑。
25、“人事”,人世间的事。
26、由于当时西山三城列兵防戍,蜀地百姓赋役负担沉重,杜甫深为民不堪命而对世事产生“日” 转“萧条”的隐忧。
27、这是结句用意所在。
28、诗人从草堂“跨马”,走“出”南“郊”,纵目四“望”。
29、“ 南浦清江万里桥”是近望之景。
30、“西山白雪三城戍 ”,是远望之景。
31、他由“三城戍”引出成乱的感叹,由“万里桥”兴起出蜀之意。
32、这是中间四句有关家国和个人忧念产生的原因。
33、 杜甫“跨马出郊 ”,“极目”四“望”,原本为了排遣郁闷 。
34、但爱国爱民的感情,却驱迫他由“望 ”到的自然景观引出对国家大事、弟兄离别和个人经历的种种反思。
35、一时间,报效国家、怀念骨肉和伤感疾病等等思想感情,集结心头。
36、尤其为“迟暮”“多病”发愁,为“涓埃”未“答”抱愧。
37、 《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
38、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仰郁的心情.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39、”皋是水边地。
40、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
41、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42、“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43、“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44、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45、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46、”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47、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48、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49、 然而,王绩还不能象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50、”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51、 读熟了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
52、可是,如果沿着诗歌史的顺序,从南朝的宋、齐、梁、陈一路读下来,忽然读到这首《野望》,便会为它的朴素而叫好。
53、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好像浑身裹着绸缎的珠光宝气的贵妇。
54、从贵妇堆里走出来,忽然遇见一位荆钗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朴素美就会产生特别的魅力。
55、王绩的《野望》便有这样一种朴素的好处。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