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蔡哥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叔梁纥的妻子,叔梁纥的家谱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谢邀。
2、孔子的父亲为什么叫叔梁纥,却不姓孔?因为孔子也不姓“孔”啊。
3、中国人的姓氏概念是和宗族捆绑在一起的,所以姓什么非常重要。
4、特别是《百家姓》对天下姓氏做出排名,让人读出一份身份地位的差别来。
5、可实际上大多数人并不清楚,我们现在自称姓什么,“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之类,说起来掷地有声,实际上这根本不是我们祖先的“姓”,而是“氏”。
6、中国上古有八大姓:姬、姜、姒、嬴、妘、妫、姚、姞。
7、我们观察这八大姓,就会发现一个共同点,都是“女”字作偏旁,同时我们的姓名的“姓”字也是“女”字旁,这说明以这些“姓”来区分族群是发生在母系社会时期。
8、别不服气,部落时期,孩子都只知道妈是谁,连爹都不知道是哪一个,谈何父姓?其实呢,这些大姓也是以部落聚居地来区别的,比如“姬、妫”,其实就是指居住在这两条河边的两群人。
9、女人强势,把三点水改为女字旁,就成为氏族的称谓标志。
10、不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男性地位上升,占有资源越来越多,可以拥有多个女人,子嗣的姓就慢慢地转移到了男性这边,开始跟爹姓了。
11、不过这只是中国的八大姓,除了这八个之外,另外也还有很多姓。
12、比如商纣王姓“子”、秦始皇姓“嬴”等等。
13、孔子的家族史往上追溯,其实就是殷商血脉。
14、所以实际上他姓“子”。
15、但是随着部落越来越壮大,就算是同一个地域人也越来越多,大家都一个姓,难免出现重名,而且大量重名,该怎么办呢?于是又再根据地居住地、封地、官职、职业等区别,给自己近支的族群,另外弄了个标志,这就是“氏”了。
16、比如姬姓的家族里,一个小群族,指柳树为“氏”,就出现了“姬姓柳氏”。
17、大家觉得这种方式不错,就开启了不同氏族的时代。
18、到了后来,姓什么就不重要了,天下这么大,也才八个姓,何况古人交通不发达,在一个地域里面的,基本上就一个姓,真正要区分就靠“氏”了。
19、“姓”代表了共同祖先,而“氏”,这是表示一个祖先下不同父系的新的小的群族。
20、所以,这个“氏”在早期,其实相对随意。
21、记得以前网上有个帖子,嘲笑日本人的姓,什么“山本”、“田边”、“井下”之类的,其实不过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22、命名方式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日本人到了报户口的时期,文化已经发展了很多年,他们已经认识到两个字、三个字的姓名重复率抬高,所以直接创造复姓使用。
23、要不然中国姓氏里面那么多以动物命名、以山川河流命名的姓从哪里来的?本质是一样的,只不过因为年代太久远,自然蒙上了一股神秘、简洁之美。
24、所以才会决定日本人的姓随意、粗鄙。
25、其实一回事。
26、叔梁纥姓“子”,所以实际上应该叫“子梁纥”,但是因为当时已经不称“姓”了,因为大家都一样,没有意义。
27、不过再一个家族里,还是分大小的。
28、即“伯仲叔季”,分别是老大、老二、老三、老小。
29、所以叔梁纥其实就是老三梁纥的意思,用名字和排序在家族中作出称呼区别。
30、到了孔子这里,他爹叔梁纥开枝散叶,忽然觉得该给自己这一脉定一个“氏”了——孔子之前几代都是姓名,却没有“氏”。
31、定什么为“氏”呢?叔梁纥往祖上查,查到五世祖孔父嘉是个牛人,而且当时的习惯就是五代开宗,所以直接就使用了“孔”作为他们这个家族的“氏”。
32、所以,实际上孔子是“姓子氏孔名丘”,而“孔子”是人们对他的尊称,当时的学问家、思想家都被称为“子”,如“老子”、“庄子”,这个“子”和孔丘的姓没有关系,不要犯这种低级错误。
33、随着“氏”的区别意义越来越大,同“姓”的人太多,“姓”就失去了区分族类的作用了。
34、后来姓什么或者氏什么就越来越混淆,大家干脆都把“氏”干脆叫做“姓”了。
35、孔子姓孔,就是这个习惯来的。
36、因为这个“氏”是从孔丘起,所以他的先祖都不姓“孔”。
37、我们今天碰到同姓的,客套起来,就说“五百年前是一家”,其实不同姓的,以前也很大可能是一家呢,比如唐朝大姓李、玉皇大帝姓张,其实都姓“姬”,只不过一个姬姓李氏、一个姬姓张氏罢了。
38、所以今天人家问你姓什么?我们张口就来,其实回答的是我们“氏”。
39、有很多人,根部不知道自己姓什么——这也没什么问题。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