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芳芳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燕然未勒归无计全诗,2024年燕然未勒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燕然未勒”的意思是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
2、其中的“勒”字的意思是刻石记功。
3、出自北宋词人范仲淹创作的一首词《渔家傲·秋思》,词人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在上片描摹出了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词的下片则抒发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4、全词: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5、四面边声连角起。
6、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7、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8、羌管悠悠霜满地。
9、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0、译文:眼看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风光自然大不相同。
11、头顶的大雁又飞回南方衡阳去了,一点也没有停留意思。
12、此情此景,不禁又勾起戍边人思乡的情绪。
13、黄昏时分,军中号角催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
14、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15、饮一杯浊酒,我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
16、可是,眼下外患未平,功不成名不就,又怎能半途而废。
17、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军营里早已结满寒霜。
18、夜深了,我还不能安睡,为操持军计,我的须发都变白了。
19、戍边人思念亲人,也久久难以成眠,多少次梦里流下眼泪。
20、扩展资料:一、创作背景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词人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
21、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
22、这首词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23、二、赏析上片着重写景。
24、起句“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点明了延州的所在区域。
25、“秋来”,点明了季节。
26、“风景异”,概括地写出了延州秋季和内地大不相同的风光。
27、词人是苏州人,对这个地方的季节变换,远较北人敏感,故用一个“异”字概括,这中间含有惊异之意。
28、“衡阳雁去无留意”,雁是候鸟,每逢秋季,北方的雁即飞向南方避寒。
29、“无留意”是说这里的雁到了秋季即向南展翅奋飞,毫无留恋之意,反映了这个地区到了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
30、反过来说,这个地区秋天的荒凉景象,尽括在雁“无留意”三字之中,显得笔力遒劲。
31、下边续写延州傍晚时分的战地景象:“四面边声连角起”,这种声音随着军中的号角声而起,形成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片的抒情蓄势。
3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上句写延州周围环境,它处在层层山岭的环抱之中;下句牵挽到对西夏的军事斗争。
33、“长烟落日”,很容易使读者联想起唐代诗人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四字写出了塞外的壮阔风光。
34、而在“长烟落日”之后,紧缀以“孤城闭”三字,气象便不相同。
35、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所见;边声、号角声,这是所闻。
36、把所见所闻诸现象连缀起来,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特别值得玩味的是“孤城闭”三字,它隐隐地透露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
37、宋朝从建立之后,就采取重内轻外政策,对内加紧控制,把禁军分驻全国各地,而在边疆上长期放弃警戒,武备松弛。
38、宝元元年(1038年)西夏元吴称帝,宋廷调兵遣将,扬声讨伐,而事起仓卒,将不知兵,兵不知战,以致每战辄败。
39、词人移知延州,到任后,一方面加强军队训练,一方面在延州周围构筑防御工事,始终居于守势,不敢轻易出击,延州局势才暂时稳定下来,就整个形势来说,延州仍处于孤立状态。
40、所以“孤城闭”三字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军事态势,反映出宋朝守军力量是很薄弱的,作为指挥部所在地的城门,太阳一落就关闭起来,表现了形势的严重性。
41、这一句就为下片的抒情作了铺垫。
42、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渔家傲·秋思。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