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是中国清朝时期的重要人物,她生于1835年,卒于1908年,享年74岁。慈禧原名叶赫那拉·杏贞,又称那拉氏,后因成为咸丰帝的妃嫔而被称为懿贵妃。她在1861年至1908年间实际掌权,对晚清政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慈禧出生于一个满洲正蓝旗家庭,其家族属于叶赫那拉氏,这是一个在满族中较为显赫的家族。她年轻时被选入宫中,成为咸丰皇帝的嫔妃之一。咸丰帝去世后,慈禧之子载淳即位,年号同治,慈禧与恭亲王奕訢共同辅政,史称“垂帘听政”。慈禧真正掌握大权是在同治帝去世后,她扶持光绪帝继位,并再次垂帘听政,直至1908年去世。
慈禧执政期间,中国经历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等一系列对外战争的失败,国内也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等大规模起义。面对内忧外患,慈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试图挽救清朝统治,包括推行洋务运动、镇压义和团运动等,但最终未能阻止清王朝走向衰落的命运。
慈禧的一生充满争议,有人认为她是阻碍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保守派代表,也有人认为她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尽力维持着摇摇欲坠的清朝政权。无论如何,慈禧太后作为晚清历史上的关键人物,她的故事至今仍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