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服成服"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实际上是一个较为古旧的词汇,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或特定语境之中。从字面上理解,“除服”和“成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除服”通常指的是古代丧礼中的一个环节,即服丧期满后,除去孝服,恢复正常生活的过程。在中国古代社会,人去世后,其亲属需要按照一定的礼仪穿孝服,表示哀悼之情,这个过程称为“服丧”。而当服丧期满后,亲人会举行一定的仪式来“除服”,意味着正式结束了服丧期,可以恢复正常的生活和社交活动。
“成服”则与之相反,是指开始服丧时穿上孝服的过程。在古代,根据与逝者的亲疏关系不同,服丧的时间长短和所穿孝服的样式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成服”标志着进入服丧状态,开始对逝者进行正式的哀悼。
综上所述,“除服成服”实际上是包含了两个相对的概念:一个是结束服丧恢复正常生活的“除服”,另一个是开始服丧穿着孝服的“成服”。这两个词通常不会一起使用,但在某些特定的语境下,可能会用来描述整个服丧过程的不同阶段。需要注意的是,在现代汉语中,这样的用法已经非常少见了,更多的是在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历史或文学作品时才会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