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唐代著名的诗人,字乐天。他出生于公元772年,卒于846年,是唐代中期的重要文学家,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白居易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流传至今的有三千多首,这些诗歌以其平易近人的语言和深刻的社会内容而著称。
白居易自幼聪慧,勤奋好学,尤其擅长诗歌创作。他的诗作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其中,《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等作品更是广为传颂。白居易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深受人们喜爱。他提出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强调了文学应当反映现实生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白居易不仅在诗歌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在散文、辞赋等领域也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作品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日本、朝鲜等周边国家的文化发展也产生了积极影响。白居易晚年曾担任过杭州刺史等官职,但他始终保持着一颗平易近人的心,关心民生疾苦,是一位深受百姓爱戴的地方官员。
总之,白居易作为唐代杰出的诗人,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