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耻且格”这四个字出自《礼记·中庸》篇,原文为“道者也,非天之道,非地之道,人之所以能为天地之道也。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所藏于心者,必欲行之;所见于行者,必欲成之。是以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有耻且格。”这段话强调了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即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境界。
“有耻且格”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有了羞耻之心,就能自我约束,严格要求自己,做到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这句话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对个人品德的重视,认为只有具备了羞耻感的人,才能在行为上有所节制,避免做出违背道德的事情。这种羞耻感是内心深处的一种自觉,它促使人们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否得当,从而主动调整自己的言行举止,使之更加符合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的要求。
在现代社会,“有耻且格”的理念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个人品德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一个具有良好品德的人不仅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还能够在社会上发挥积极的作用,成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培养自己的羞耻心,学会自我约束,努力成为一个有道德、有责任感的社会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