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知识 > 正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什么意思

来源:网易  编辑:徐离宇华综合知识2025-03-12 18:56:0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或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些遗产是人类创造力和社会发展的见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体现了人类的智慧和精神追求。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无形文化遗产的口头传说和表述,如神话、史诗、民间故事、谚语、谜语等。

2. 表演艺术:如传统音乐、舞蹈、戏剧等。

3. 社会实践、仪式和节庆活动:指那些与信仰体系、社会结构和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传统习俗和庆典。

4. 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如传统医学、天文学知识、农业知识等。

5. 传统手工艺:包括各种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技艺,如编织、陶瓷、木工等。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为了保存历史记忆,更是为了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增强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尊重,促进人类文明的持续发展。2003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通过,旨在提高全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性的认识,并推动其保护工作。

中国是拥有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国家之一,从昆曲、古琴艺术到二十四节气,从川剧变脸到蒙古族长调民歌,每一项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魅力。

关键词: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