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篇经典散文,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所作。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是宋朝初期的杰出政治家和文学家,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深邃的文学造诣而闻名于世。
《岳阳楼记》写于庆历四年(1044年),当时范仲淹因推行新政而被贬至邓州,路过岳阳时有感而发,写下这篇名篇。这篇文章不仅描绘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更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亡、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怀,以及个人的政治理想与人生抱负。文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更是体现了范仲淹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范仲淹的文章风格朴实无华,情感真挚,善于通过自然景物来抒发内心世界,这种写作手法在《岳阳楼记》中得到了充分展现。文章通过对岳阳楼周围景色的细腻描写,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心怀天下的广阔胸襟,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作者的人格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岳阳楼记》不仅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研究宋代社会历史、文化思想的重要资料,它对于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散文中的瑰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