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知识 > 正文

春分日古诗作者

来源:网易  编辑:茅若阳综合知识2025-03-13 01:39:12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通常在公历的3月20日或21日。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昼夜几乎等长,象征着阴阳平衡与自然和谐。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春分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农事节点,更承载了丰富的诗意和哲理。

关于春分的古诗,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咏廿四气诗·春分二月中》尤为著名:“二气莫交争,春分雨脚落。云物如故乡,时禽啄花落。”这首诗描绘了春分时节的景象:雨水滋润大地,鸟儿啄食落花,一切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通过这些细腻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大自然变化规律的敬畏与赞美。

另一首广为流传的春分诗作来自宋代词人苏轼的《蝶恋花·春景》:“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虽然此词并非专门描写春分,但其意境却完美契合这一节气的特点——万物复苏、春意盎然。苏轼用轻盈灵动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春日的田野之中。

此外,还有明代高启所作《春分日有感》,其中写道:“春分雨足百花香,绿树阴浓燕语长。独倚朱栏思往事,斜阳依旧照池塘。”这首诗则更多地融入了个人情感,通过对春分美景的刻画,抒发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怀旧思绪。

从这些古诗中可以看出,古人对于春分的理解并不仅仅局限于气候特征,而是将其视为一种哲学思考的对象。他们认为,春分不仅是自然界的一个转折点,更是人生际遇的重要参照。正如“阴阳调和”一样,人们也需要在生活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之道。因此,在欣赏这些优美诗句的同时,我们也应从中汲取智慧,学会珍惜当下,拥抱变化。

关键词: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