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逐客书》的作者是西汉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李斯。这篇文章写于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当时韩国派水工郑国到秦国修建灌溉渠,企图以此消耗秦国的国力,避免被吞并。然而,此事被揭发后,秦王下令驱逐所有在秦的非秦籍人士,包括许多有才能的客卿。李斯作为楚国人,在即将被驱逐之际,上书秦王,写下这篇著名的《谏逐客书》。
在这篇文章中,李斯以理服人,用大量历史事实论证了“逐客”的错误性。他指出,自古以来,各国君主都重视招揽贤才,如齐桓公用管仲、秦穆公用百里奚等,这些贤才来自不同国家,却为本国做出了巨大贡献。李斯强调,人才不分地域,应以才能为重,而非出身。他进一步说明,如果秦王坚持逐客,将使秦国失去众多优秀的人才,削弱自身实力,最终无法实现统一天下的宏图大业。
《谏逐客书》语言优美、逻辑严密,成功说服了秦王收回成命。秦王不仅停止了驱逐令,还重新任用了李斯等客卿,为后来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篇文章不仅展现了李斯卓越的政治智慧,也体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高度责任感,成为千古传颂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