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弄拼音
在乡村的清晨,薄雾笼罩着田野,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老王站在自家的小院里,手里拿着一本泛黄的《新华字典》。他今年六十有五,一生都在与汉字和拼音打交道。年轻时,他是村里唯一的民办教师,教孩子们识字读书;如今,他却成了村里的“拼音专家”,常有人找他请教拼音的问题。
“侍弄拼音”是老王最爱做的事情之一。每天清晨,他都会坐在院子里,用毛笔蘸上墨汁,在宣纸上写下一个个汉字,并标注上对应的拼音。这些年来,他已经积累了厚厚的一摞练习本。他说:“拼音就像农作物一样,需要精心照料,才能长得好。”
一次,邻居家的小孩因为作业上的拼音错误被父母责备,哭得伤心。老王听说后,主动上门帮忙辅导。他耐心地教孩子区分声母、韵母,讲解四声的变化规律。他还编了一首顺口溜:“b p m f d t n l,轻轻咬住不松口;a o e i u ü,开口要大要清楚……”短短几天,孩子不仅改正了错误,还对拼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其实,老王自己小时候也没学过拼音。那时候,学校条件有限,老师只会教认字,至于拼音,那是后来才普及的课程。但老王不甘落后,为了学会拼音,他借来课本,晚上点着煤油灯自学,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向别人请教。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掌握了这门知识,并把它运用到教学中,帮助无数学生走出了大山。
如今,虽然时代变迁,但老王依然坚持“侍弄拼音”。他认为,拼音不仅是学习汉字的基础,更是连接世界的桥梁。每当看到孩子们因为学会拼音而露出笑容时,他的心里便充满满足感。
夕阳西下,老王合上字典,望着远处的青山绿水,嘴角挂着淡淡的笑意。他知道,自己的这份热爱将会一直延续下去,就像那片土地一样,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