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主要体现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两个方面,这是当时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
鸦片战争后,随着列强的侵略加深,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方面,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外国资本主义势力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掠夺资源,破坏国家主权,使中国人民陷入深重的灾难之中。广大民众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而不懈奋斗,从太平天国运动到义和团运动,再到辛亥革命,无不体现了这种民族意识的觉醒。
另一方面,在国内层面,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农民阶级深受剥削,工人阶级也因资本家的压迫而生活困苦。这一矛盾促使各种改良与革命思潮兴起,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图强,而革命派则提出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体制。
这两种矛盾相互交织、彼此影响,共同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进程。无论是戊戌变法还是辛亥革命,都是在解决这些矛盾的过程中发生的。尽管最终未能彻底改变中国的命运,但它们为后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指引了方向。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明确指出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是首要任务,并领导全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实现了国家的独立自主和社会的进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