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稳”和“六保”是中国政府在应对复杂经济形势时提出的重要政策目标,旨在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保障民生与就业。
“六稳”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这一概念最早于2018年提出,当时面对中美经贸摩擦等外部挑战,中国需要通过稳定关键领域来应对外部压力。其中,“稳就业”被视为首要任务,因为就业是民生之本;“稳金融”则关乎经济运行的血脉畅通;“稳外贸”、“稳外资”有助于维护开放型经济格局;“稳投资”能够增强经济发展动力;而“稳预期”则是通过政策信号传递,提振市场信心和社会共识。
“六保”是在“六稳”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的目标,具体包括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相较于“六稳”,“六保”更加强调底线思维,聚焦于直接关系到民众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的事项。例如,“保居民就业”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活质量;“保基本民生”确保了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供给;“保市场主体”对于维持经济活力至关重要;“保粮食能源安全”体现了国家对资源安全的战略考量;“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有助于提升国际竞争力;“保基层运转”则保证了政府服务的有效实施。
“六稳”与“六保”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当前中国经济工作的核心框架。它们不仅反映了政府对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的敏锐洞察力,也彰显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通过落实这些政策,中国力求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在危机中育新机,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