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屋
在小镇的尽头,有一座红色的小屋。它并不起眼,却总能吸引路人的目光。这座小屋外表简单,外墙刷着鲜艳的红色涂料,与周围灰白的建筑形成鲜明对比。屋顶铺着深灰色的瓦片,几根粗壮的木柱支撑起整个结构,显得结实而温暖。
红屋的主人是一位年过六旬的老奶奶,大家都叫她李婆婆。李婆婆性格开朗,总是笑眯眯地招呼过往的人。她的手艺极好,尤其擅长制作各种点心和茶饮。因此,这间小屋不仅是她的家,更成了一个温馨的小店。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进窗户时,李婆婆就开始忙碌起来。她将新鲜的食材一一准备妥当,用灵巧的手指揉面、捏馅、烘焙。不久后,空气中便弥漫着诱人的香气——那是刚出炉的豆沙包、酥脆的麻花,还有带着桂花香的茶饼。每当有人推门而入,李婆婆总会热情地迎上去,递上一杯热腾腾的茉莉花茶,让人倍感亲切。
除了美食,红屋还藏着许多故事。墙壁上挂满了老照片,记录了李婆婆年轻时的生活点滴:有她穿着旗袍参加婚礼的瞬间,有她背着竹篓去山里采摘野果的画面……这些照片让每一个走进来的人都仿佛置身于另一个时代。
渐渐地,红屋成了小镇居民的聚集地。孩子们喜欢来这里买甜点,年轻人爱坐下来喝杯茶聊天,老人们则常来听李婆婆讲过去的故事。有人说,这座红屋不仅仅是一个地方,更像是一种精神寄托,一种让人感到安心的存在。
夕阳西下时,李婆婆会坐在门前的小凳子上,看着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发呆。她常说:“这屋子虽小,但装得下我的一生。”或许正是这份对生活的热爱,让这座红屋散发出独特的魅力,成为小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