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著名边塞诗,其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广为传颂。这句诗的上一句是“但使龙城飞将在”。
这首诗开篇便营造了一种苍凉的历史感。“秦时明月汉时关”,通过“秦”和“汉”两个朝代的跨越,将时间拉长到遥远的过去,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沧桑。而“但使龙城飞将在”,则借用了西汉名将李广的典故,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渴望与怀念。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边关的雄浑景象,更寄托了诗人对和平与安宁的期盼。
接下来的“万里长征人未还”,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这里提到的是那些为了国家安宁而远赴边疆、历经艰难险阻却未能归来的战士们。他们的牺牲令人动容,也引发了人们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最后一句“不教胡马度阴山”,则直接表明了诗人希望边境安定、敌人不敢进犯的愿望。
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交织描写,抒发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它不仅是一首描写边塞风光的作品,更是对家国情怀的深刻诠释,千百年来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国家繁荣富强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