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失街亭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中原时,曾发生过一件影响深远的事件——马谡失街亭。这一故事不仅展现了马谡的轻敌与失误,也反映了诸葛亮在用人上的遗憾。
街亭是通往关中平原的重要关口,战略位置极为关键。诸葛亮为了确保北伐顺利,派马谡驻守街亭,以阻挡魏军进攻。然而,马谡自视甚高,认为自己熟读兵法,对军事了如指掌。他忽视了地形的重要性,放弃了街亭附近的水源和易守难攻的山地,选择在山顶扎营。这种决策看似大胆,实则违背了兵法中“居高临下”、“依险而守”的原则。结果,魏国大将张郃迅速切断蜀军水源,并趁机发起猛攻,蜀军顿时陷入混乱。最终,马谡仓皇撤退,街亭失守,北伐计划被迫中断。
得知消息后,诸葛亮痛心疾首。他深知街亭的失守不仅关系到此次北伐的成败,更可能危及整个蜀汉的安危。尽管马谡是自己的得意门生,但为了严明军纪,诸葛亮毅然决定将其斩首示众。这一举动虽然令人惋惜,却体现了诸葛亮治军的公正与严肃。同时,这也警示后人:骄兵必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任何轻敌冒进的行为都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马谡失街亭的故事流传至今,成为历史上关于用兵谨慎与决策失误的经典案例。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复杂局势时,必须审慎思考、脚踏实地,切勿因一时自负而酿成大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