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归赵》是战国时期的一个著名历史故事,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个故事讲述了赵国使臣蔺相如凭借智慧和胆识,成功保护和归还和氏璧的传奇经历,展现了他不畏强权、机智果敢的精神。
战国时期,赵惠文王得到了一块价值连城的和氏璧,这块美玉闻名天下,各国都垂涎三尺。秦国得知此事后,便派使者提出用十五座城池交换和氏璧。赵王深知秦王并无诚意,但又担心拒绝会招致战祸。正在左右为难之际,蔺相如主动请缨出使秦国。
蔺相如来到秦国后,发现秦王根本没有兑现以城换璧的承诺,而是只顾欣赏美玉,毫无交割诚意。他灵机一动,假称璧上有瑕疵,将和氏璧重新拿到手中,并退到柱子旁,表示如果秦王执意逼迫,他宁可与璧一同撞碎在柱子上。这一举动震慑了秦王,最终迫使秦王答应举行仪式完成交接,并派使者护送和氏璧回赵国。
蔺相如在返回赵国途中,巧妙拖延时间,确保赵国安全收到和氏璧,而未让秦国有任何借口发动战争。此行不仅保全了国家利益,也赢得了赵国君臣的信任与敬重。后来,蔺相如因功被封为上大夫,成为赵国的重要谋士。
《完璧归赵》的故事不仅彰显了蔺相如的智勇双全,更体现了弱国在面对强国时,依靠灵活策略化险为夷的智慧。这一经典故事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