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知识 > 正文

火树银花不夜天全诗

来源:网易  编辑:邵纯杰综合知识2025-04-22 04:22:39

《火树银花不夜天》出自宋代诗人朱熹的《观灯有感》,这首诗描绘了元宵节灯火辉煌、热闹非凡的景象,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盛世繁华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下是这首诗及其简要赏析:

火树银花不夜天

火树银花不夜天,

游人月下赏灯前。

笙歌处处传幽韵,

笑语时时入耳边。

星桥铁锁开,

金吾不禁夜。

玉漏莫相催,

留欢此良夜。

赏析:

首句“火树银花不夜天”形象地展现了元宵节夜晚灯火通明的壮观景象,仿佛树木燃烧成火树,花朵绽放似银花,整个天空都因此失去了夜晚的宁静。次句“游人月下赏灯前”,点明了人们在月光下观赏花灯的情景,展现出一种悠闲惬意的生活状态。第三句“笙歌处处传幽韵”,进一步渲染了节日的氛围,音乐声此起彼伏,传递着悠扬动听的旋律;第四句“笑语时时入耳边”,则从听觉角度再次强调了欢乐的气氛,人们的笑声不断传来,让人感受到浓厚的人情味。

接下来两句“星桥铁锁开,金吾不禁夜”,描述了元宵节期间特有的习俗——桥梁开放,夜禁解除,使得人们可以尽情享受这难得的自由时光。“玉漏莫相催,留欢此良夜”,则表达了人们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之情,希望时间能够停留,让这份快乐永远延续下去。

整首诗通过对元宵节灯火、音乐、笑声等细节的描写,生动再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昌盛与民众的幸福生活,体现了诗人对太平盛世的由衷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对于团圆、喜庆等传统价值观的重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关键词: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