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入京使》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边塞诗。这首诗以其简洁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生动地描绘了诗人与故人相遇时的情景,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全诗如下: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首句“故园东望路漫漫”,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心境。“故园”指代家乡,而“东望”则暗示诗人身在远方,遥望着家乡的方向。一个“漫漫”不仅写出了道路的漫长,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迷茫与惆怅。这一句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为接下来的情感抒发做好铺垫。
次句“双袖龙钟泪不干”,进一步刻画了诗人的形象。这里用“龙钟”来形容眼泪纵横的样子,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因思乡而悲伤不已的状态。尽管身处异乡,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却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泪水不禁夺眶而出,以至于衣袖都被沾湿。这种细节描写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立体,也让读者能够深切体会到诗人内心深处的痛苦。
第三句“马上相逢无纸笔”,描述了一个意外的场景:在马背上偶然遇见一位从京城来的使者。然而,由于条件限制,诗人无法写下书信托付给使者带回故乡。这里的“马上”突出了时间紧迫性和行动的仓促,“无纸笔”则强调了现实中的无奈。短短七个字便勾勒出一幅紧张而又略显尴尬的画面,令人印象深刻。
最后一句“凭君传语报平安”,道出了诗人最真实的心愿。虽然不能亲自书写家书,但诗人依然希望通过使者向家人传达平安的消息,以此缓解自己对亲人的牵挂。这句诗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充分体现了诗人对家庭的重视以及对亲人健康的关心。
综上所述,《逢入京使》通过对一次短暂邂逅的描写,成功塑造了一位身处异乡、满怀思乡之情的游子形象。它以质朴的语言传递出浓烈的情感,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与不舍。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古代交通不便时期人们通信困难的社会背景,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