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描绘西湖早春景象的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清新自然的语言和生动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春天美景的喜爱与陶醉之情。
全诗如下: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首联“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点明了游览地点在西湖边的孤山寺和贾亭附近,同时通过“水面初平”和“云脚低”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开阔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春日的湖光山色之中。
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生动地描绘了早春时节鸟儿们活跃的身影。“争暖树”表现了黄莺争相栖息于向阳枝头的情景,“啄春泥”则刻画了燕子衔泥筑巢的忙碌姿态,这些细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颈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气息。花朵竞相开放,色彩斑斓,令人目不暇接;嫩绿的小草刚刚长高,刚好能够遮住马蹄,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直接抒发了诗人对西湖风光的喜爱之情。他沿着湖东漫步,流连忘返,尤其钟情于绿柳成荫下的白沙堤,那里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真挚表达,不仅展示了钱塘湖春天的独特魅力,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读来朗朗上口,余味无穷,堪称咏春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