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无长物的意思是什么】“别无长物”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非常贫穷或一无所有。这个成语虽然字面上看起来像是说“没有长处”,但实际上它强调的是物质上的匮乏,而不是能力上的不足。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别无长物 |
拼音 | bié wú cháng wù |
出处 | 《世说新语·德行》:“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车服,不改旧式,叹曰:‘此真吾家风也。’又问:‘有几许物?’答曰:‘不别有长物,唯手巾一枚耳。’” |
释义 | 形容人贫穷,除了自身外没有多余的财物或资产。 |
用法 | 多用于自谦或形容他人贫穷。 |
近义词 | 一贫如洗、身无分文、囊空如洗 |
反义词 | 富可敌国、富甲一方、财大气粗 |
二、常见使用场景
1. 自谦表达:在别人面前说自己穷,比如:“我别无长物,只能靠双手吃饭。”
2. 文学描写:在小说或历史书中,用来描述人物的贫困状况。
3. 讽刺意味:有时也用于讽刺那些表面光鲜但实际一无所有的现象。
三、易混淆词语对比
成语 | 含义 | 是否同义 |
一贫如洗 | 非常贫穷,连一点钱都没有 | 是 |
两手空空 | 没有带任何东西 | 否(侧重于物品,而非经济状况) |
无一技之长 | 没有特别的技能 | 否(强调能力,非物质) |
身无长物 | 和“别无长物”意思相近 | 是(多用于书面语) |
四、总结
“别无长物”是一个典型的中文成语,常用于描述人的贫穷状态。虽然字面意思看似是“没有长处”,但实际是指“没有多余的东西”。在日常交流和文学作品中,它既可以作为自谦的表达,也可以用来形容他人的经济状况。理解这个成语的关键在于区分“长物”与“长处”的不同含义,避免误读。
如果你在写作或阅读中遇到这个词,不妨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它的具体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