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之谓失其本心的此指什么】在《孟子·告子上》中,有一句经典名言:“此之谓失其本心。”这句话出自孟子对人性善恶的探讨。其中,“此”字是理解整句话的关键。为了更清晰地解释“此”所指代的内容,本文将从语义、上下文和逻辑关系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以表格形式总结。
一、原文背景与语义分析
“此之谓失其本心”出现在孟子讨论“舍鱼而取熊掌”的段落中。孟子通过这个比喻,强调人在面对利益与道德选择时,应坚守内心的善良本性。若放弃这种本性,就叫做“失其本心”。
这里的“此”是一个指示代词,用于指代前文所述的行为或现象。具体来说,它指的是人们在面对利益诱惑时,放弃仁义道德、追逐私利的行为。
二、上下文逻辑关系
在孟子的论述中,“此”并非泛指某种抽象概念,而是针对具体的现实行为而言。例如:
- “舍生而取义者也”:选择道义而非生命。
-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优先考虑更高价值的事物。
当一个人为了利益而放弃道义,那就是“失其本心”。因此,“此”指的是放弃本心、违背良知的行为。
三、总结与对比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孟子·告子上》 |
句子 | “此之谓失其本心” |
“此”指代 | 放弃仁义、追求私利的行为 |
上下文 | 在“舍鱼而取熊掌”的比喻中,强调选择道义的重要性 |
核心含义 | 人若为利益而丧失内在的善良本性,即为“失其本心” |
四、结语
“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并非空泛之词,而是指向一种具体的行为——在利益面前放弃道德、失去本心。这一观点不仅体现了孟子对人性本质的深刻思考,也为后世提供了关于道德选择的重要启示。理解“此”所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孟子思想的核心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