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甄选问答 >

鹤骨鸡肤出处于哪里

2025-08-02 21:12:24

问题描述:

鹤骨鸡肤出处于哪里,真的急死了,求好心人回复!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02 21:12:24

鹤骨鸡肤出处于哪里】“鹤骨鸡肤”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年老体弱、面容憔悴。虽然这个成语听起来有些贬义,但其出处却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文学渊源。

一、成语含义

“鹤骨鸡肤”字面意思是“像仙鹤一样的骨骼,像鸡一样的皮肤”,比喻一个人身体瘦削、面容枯槁,显得非常衰老或病态。在古代文学中,这种描述常用于形容隐士、高人或病人,带有一定的诗意与感慨。

二、出处考证

关于“鹤骨鸡肤”的具体出处,历史上并没有明确记载出自哪一部经典文献。但从古诗词和文言文中可以找到类似的表达方式,说明这一说法可能源自民间流传或文人笔下的艺术加工。

项目 内容
成语名称 鹤骨鸡肤
含义 形容人年老体弱、面容憔悴
出处 无确切文献出处,多见于古诗词与文言文中
文化背景 常用于描写隐士、高人或病者,带有诗意与感慨
使用场景 多用于文学作品、诗词、散文等场合

三、相关诗句与用法

虽然“鹤骨鸡肤”并非出自某一部特定典籍,但在古诗文中确实有类似表达:

-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在《赠刘景文》中写道:“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虽未直接使用“鹤骨鸡肤”,但表达了对年迈仍坚韧之人的赞美。

- 宋代苏轼在《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也有“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句子,体现了对人生沧桑的感悟,与“鹤骨鸡肤”所传达的情感有异曲同工之妙。

四、现代应用

在现代汉语中,“鹤骨鸡肤”较少被直接使用,但在一些文学作品或文艺评论中,仍可见到该词的影子。它往往用于描绘人物形象,增添文章的文学色彩与情感深度。

五、总结

“鹤骨鸡肤”虽无明确出处,但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文学意蕴。作为形容人衰老、瘦弱的词语,它不仅展现了古人对生命状态的观察,也反映了他们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在今天,我们可以通过了解这类成语的来源与用法,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