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中大吕是什么意思简短】“黄中大吕”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音乐或文章的正大、庄重、典雅。它源自古代乐律体系,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一、总结说明
“黄中大吕”原指古代十二律中的“黄钟”和“大吕”,是音律中最正统、最庄重的两个音调。后来引申为一种高雅、正统、庄严的风格,多用于形容音乐、文章、礼仪等场合的正统与庄重。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黄中大吕 |
来源 | 古代乐律体系(黄钟、大吕) |
原意 | 音律中最为正统、庄重的两个音调 |
引申义 | 形容文章、音乐、礼仪等庄重典雅、正统规范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文学、艺术、礼仪等正式场合 |
文化意义 | 体现传统文化对正统与和谐的追求 |
二、详细解释
“黄中大吕”中的“黄中”指的是“黄钟”,而“大吕”则是另一个重要的音律。在古代,这两大音律被认为是五音(宫、商、角、徵、羽)之首,象征着天地之间的和谐与秩序。因此,“黄中大吕”不仅是一种音律概念,更代表了一种理想化的文化标准。
在现代汉语中,这个成语多用于形容某种风格或内容具有高度的规范性、正统性和审美价值,常出现在文学评论、艺术评价或礼仪描述中。
三、使用示例
- 文学方面:他的文章风格古朴典雅,颇具“黄中大吕”之风。
- 音乐方面:这首古琴曲旋律悠扬,节奏严谨,尽显“黄中大吕”之美。
- 礼仪方面:婚礼仪式庄重肃穆,处处体现出“黄中大吕”的传统精神。
四、结语
“黄中大吕”不仅是古代音律的象征,更是中华文化中对正统、和谐与庄重的追求。在当代,它依然被广泛用于表达对高雅艺术、传统礼仪和规范文化的尊重与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