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迟暮词语意思是什么】“英雄迟暮”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曾经英勇、有作为的人,到了晚年却逐渐失去昔日的风采或能力。这个成语带有一定的感慨和惋惜之情,常用来形容那些曾经叱咤风云、功勋卓著的人物在年老时的落寞或无力。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英雄迟暮 |
拼音 | yīng xióng chí mù |
出处 | 《楚辞·离骚》:“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后世引申为英雄人物年老力衰、壮志未酬的状态。 |
含义 | 原指英雄到了晚年,精力衰退,难以再建功立业;也可泛指人到老年,昔日的辉煌不再。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常带有惋惜、感慨的情绪。 |
近义词 | 壮志未酬、老骥伏枥、风烛残年 |
反义词 | 青春焕发、意气风发、少年得志 |
二、使用场景与例子
场景 | 举例 |
文学作品 | “这位将军虽已年过六旬,但依旧英姿飒爽,令人敬佩。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英雄迟暮,他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
新闻报道 | “昔日的体育明星因伤病退役,如今面对镜头,难掩英雄迟暮之感。” |
日常交流 | “他年轻时是公司骨干,如今年纪大了,工作上有些力不从心,真是英雄迟暮啊。” |
三、情感色彩
“英雄迟暮”不仅仅是一个中性的描述,它还承载着深厚的情感色彩。它让人联想到时间的无情、人生的无常,以及对过往辉煌的怀念。这种情绪在文学、影视、历史叙述中经常被用来渲染氛围,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四、总结
“英雄迟暮”是一个富有诗意和情感的成语,表达了对英雄人物晚年境遇的感慨。它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叹息,也反映了人们对时间、生命和成就的思考。无论是在文学创作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这一成语都能引发共鸣,成为表达复杂情感的重要工具。
通过以上总结与表格形式的展示,我们不仅了解了“英雄迟暮”的含义,也看到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情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