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蛇添足》这个成语出自于《战国策·齐策二》。它讲述的是一个与楚国令尹昭阳有关的故事。
在古代,楚国的宰相昭阳率军攻打魏国,占领了魏国的大梁。为了表彰他的功绩,楚王将一块珍贵的璧玉赏赐给他。昭阳非常珍视这块璧玉,决定把它藏在一个隐秘的地方。于是他请来一位画师,在他家中的墙壁上画了一条栩栩如生的蛇,然后把璧玉藏在画好的蛇旁边。然而,有一天,昭阳外出办事,他的门客们闲来无事,便聚在一起玩耍。他们看到墙上画的蛇,觉得非常有趣,于是提议比赛看谁能在蛇身上加上脚。其中一个人最先完成了,他得意洋洋地把画拿给昭阳看,昭阳看到后大怒,认为这是对璧玉的不敬,因为按照当时的风俗,蛇是没有脚的。因此,这个人虽然画得再好,但因为“画蛇添足”,反而失去了璧玉。
这个故事后来被引申为一个成语——“画蛇添足”。它用来比喻做事过分多此一举,反而坏事。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常用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本来已经很好的事情,因为过分追求完美而适得其反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