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
朱自清出生于江苏东海,后随父迁居扬州。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杭州、台州、温州、宁波等地任教。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开始从事文学创作,成为中国新文学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之一。他的散文作品如《背影》《荷塘月色》等,以其真挚的情感、优美的文笔和深刻的哲理赢得了广泛的赞誉。这些作品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成为一代又一代读者心中的经典之作。
除了文学创作外,朱自清还是一位严谨的学者。他对中国古典文学有着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在《诗经》研究领域颇有建树。此外,他还致力于文学理论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抗日战争期间,朱自清积极参与爱国运动,反对国民党政府的腐败统治。1946年,他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并担任民盟中央委员。1948年,在病重之际拒绝接受美国救济粮,以实际行动抗议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干涉,展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
朱自清的一生是追求真理、热爱祖国的一生。他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更以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