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貌岸然是什么意思】“道貌岸然”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形容人表面上看起来正直、有道德,但实际上内心虚伪、行为不端。这个成语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常用来批评那些伪装正派、实则自私自利的人。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道貌 | 指外表显得正经、有礼、有道德的样子 |
岸然 | 指严肃、庄重的样子 |
整体含义 | 表面上装出一本正经的样子,实际上内心却很虚伪、不正派 |
二、成语来源
“道貌岸然”最早出自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卷三·画皮》:“道士曰:‘此非人也,乃鬼也!’其人道貌岸然,竟不知。”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个常用成语,广泛用于讽刺那些表面正经、内里肮脏的人。
三、使用场景
场景 | 示例 |
批评他人 | “他平时道貌岸然,其实是个自私自利的小人。” |
自我反省 | “我有时候也容易道貌岸然,只顾面子不顾实际。” |
文学作品 | 小说中常用来刻画反面角色,增强人物复杂性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虚伪做作、口是心非、表里不一 |
反义词 | 真诚坦率、表里如一、光明磊落 |
五、注意事项
- 该成语多用于贬义,不可随意用于正面评价。
- 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造成误解或冒犯他人。
- 在正式写作中,建议结合具体事例说明,以增强表达效果。
六、总结
“道貌岸然”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描述那些外表正经、内心虚伪的人。它提醒我们不要被表象迷惑,要注重内在品质和真实行为。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真诚与正直,才是赢得他人尊重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