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句话出自《论语·公冶长》,是孔子关于求知态度的经典论述。其字面意思是聪明且喜好学习,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或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这句话不仅是对个人学习态度的赞扬,更是对所有人学习方法的指导。
关于“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下一句,有两种常见的表述。其一为“是以谓之文也”,这句话紧接在原文之后,是孔子在回答子贡关于孔文子为何被称为“文”的问题时所说的。它既是对孔文子勤学好问品质的评价,也是对所有学习者的一种激励和期望,鼓励人们保持谦逊和好奇心,不断进步。
另一种表述则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同样出自《论语》,虽然并非直接接在“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之后,但它与前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孔子关于学习态度和求知方法的完整理念。它强调了对知识的诚实态度,即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是学习的重要基础。
综上所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及其不同的下一句表述,都揭示了学习的真谛,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求知指南。它们不仅是对古人智慧的传承,更是新时代背景下个人成长与社会进步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