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能饭否”这句话源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廉颇的故事。原文中,廉颇被免职后,赵王想重新启用他,但又担心他年老力衰,因此派使者去观察他的情况。廉颇为了展示自己的实力,一顿饭吃掉了十斤肉和一斗酒。使者回来报告说:“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廉颇还能吃饭,但是和我坐在一起的时候,不久就上了三次厕所。这里的“尚能饭否”指的是是否还能吃饭,引申为是否还有能力做事或战斗。
在现代汉语中,“尚能饭否”常用来比喻询问某人是否还具有战斗力或者是否有足够的精力去完成某项任务。它也可以理解为对一个人状态的询问,尤其是在他们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休息或恢复之后,用以了解他们是否已经准备好再次投入工作或战斗。这种说法通常带有一种幽默或调侃的意味,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他人能力和状态的关注与关心。
总之,“尚能饭否”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也成为了现代汉语中表达关心和评估能力的一种生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