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知识 > 正文

有关惊蛰的古诗

来源:网易  编辑:长孙瑞伊综合知识2025-03-04 00:33:21

惊蛰,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春天正式到来,也是春雷初响、万物复苏的时节。古人对自然界的细微变化极为敏感,并将这些变化融入诗词之中,以此来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以下是几首与惊蛰相关的古诗,让我们一同感受古人的智慧与情感。

《观田家》(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这首诗描绘了惊蛰时节农民开始忙碌耕作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动的同情以及对社会现状的感慨。

《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其二(宋·杨万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虽然这首诗主要描述的是诗人春日出游的心情,但其中“料峭春风吹酒醒”一句,也间接提到了惊蛰时节春风乍起的特点。

《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尽管这首诗没有直接提到惊蛰,但它所描绘的春夜细雨滋润万物的情景,正是惊蛰前后常见的景象,体现了大自然生机勃勃的一面。

通过这些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于惊蛰这一节气的理解与感悟,以及他们对自然界微妙变化的敏锐观察力。每首诗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情感色彩,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

关键词: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